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 党建工作 >> 正文

设计艺术学院举办“经典永流传”红色主题品读活动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5-13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为传承红色文化、厚植家国情怀,2025年5月9日设计艺术学院学生会在综合楼0607教室举办“经典永流传”主题品读活动。活动聚焦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《金陵十三钗》《红岩》《生死场》四部经典,由王怡然、李佳讯、王立新、肖默涵四位同学担任主讲,带领现场同学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。

王怡然同学品读《红星照耀中国》——用真实打破偏见。

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于1936年创作的纪实作品《红星照耀中国》,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与革命群众的奋斗历程。王怡然同学以“国际视野下的真实叙事”为切入点,通过动态PPT对比原著手稿与电影片段,细节还原历史,展示了朴素作风背后的信仰力量;破除信息茧房,强调“真实是打破偏见的最强武器”。她号召全体同学坚定理想信念,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

李佳讯同学品读《金陵十三钗》——在血色中书写尊严。

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《金陵十三钗》,讲述了秦淮河妓女假扮学生赴死、守护纯真的悲壮故事。李佳讯同学以“色彩暴力美学”破题,通过PPT叠加教堂彩窗光影与战场硝烟,解读作品的符号隐喻与视听语言——素白学生装与猩红旗袍的对比,并非伪装清纯,而是以市井之躯守卫文明底线;西方钢琴旋律的压抑基调与《秦淮景》琵琶声的穿插,既暗示女性悲剧命运,又以江南小调消解战争残酷。她呼吁同学们撕掉世俗标签,以自我定义重塑尊严。

王立新同学品读《红岩》——镣铐锁不住信仰之光。

《红岩》以重庆解放前夕白公馆集中营斗争为背景,刻画了江姐、许云峰等革命者的坚贞不屈。王立新同学以“信仰的实体化”为核心,进行跨媒介叙事,对比小说中“华子良装疯十五年”的隐忍与豫剧《江姐》的悲壮唱腔,探讨“沉默的力量”。他号召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,锤炼意志品质,在逆境中锻造抗压能力。

肖默涵同学品读《生死场》——从麻木到觉醒的乡土悲歌。

萧红笔下的《生死场》,展现了东北农民在日军侵略下从麻木到觉醒的抗争史诗。肖默涵同学采用数据可视化视角,通过对比小说中男女角色的命运曲线,直观呈现特殊时代下不同性别的苦难际遇。她以图表揭示封建压迫与战争暴力的双重绞杀,号召同学们关注社会公平正义,以行动推动时代进步。

此次“经典永流传”品读活动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更是一次红色基因的青春觉醒。四部经典以多元视角解构历史,以创新形式照见现实——从斯诺笔下的真实叙事到秦淮女子的尊严抗争,从红岩烈火的信仰之光到生死场中的觉醒呐喊,主讲同学们通过动态影像、符号解码、数据图表等创新表达,让红色经典焕发出时代生命力。活动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“信仰、尊严、担当、觉醒”的种子,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以经典为镜、以历史为鉴,在传承与突破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。